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空间环境部
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
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
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研究室
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
现在位置:首页 > 存档 > 科研部门 > 空间环境部 > 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
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
 

机构名称和概述
   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瞄准国家临近空间开发利用的重大战略需求,专门开展临近空间环境探测技术、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关注临近空间飞行器面临的环境问题,努力提升我国临近空间资源的利用水平。

临近空间是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在建设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此,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前瞻部署,优化学科布局,积极培养临近空间环境研究的领军人才,形成了一支富有科研创新精神的科研攻关队伍,并于2010年初正式成立了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的成立将会为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为中国科学院面向2020的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相关重大专项的成功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目前建有临近空间环境探测电学、光学实验室,并在河北廊坊建立了占地超过100亩的临近空间环境野外科学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廊坊站),实现对临近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服务。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子午工程项目、YH-1火星探测工程项目、预研项目、横向合作项目等科研任务。

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临近空间环境先进探测技术研发,包括:大气激光雷达探测技术、被动光学探测技术、MLT雷达探测技术、星载GPS电离层/大气掩星科学反演技术、山基GPS掩星探测系统、GNSS-R海态遥感技术、YH-1火星无线电掩星科学反演和研究等。
  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包括临近空间环境变化规律、模式和预报技术研究,临近空间环境对飞行器影响的研究。
  临近空间环境应用。

重大科研成果
  国际上首个可重部署临近空间大气综合探测站
   在国家863 高技术重大课题支持下,联合国内有关单位,研制车载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车载FP干涉测风仪、车载中频雷达、车载流星雷达、大气重力波成像仪、车载信息支持中心等先进设备,在廊坊站集成形成了临近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服务能力。
  车载钠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国内首台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国际上首台车载设备,可用于探测75-105km大气三维风场、温度、钠原子密度,30km以上大气瑞利温度、相对密度,以及30km以下的气溶胶等。
  先进的LEO-GPS无线电掩星科学反演系列软件、山基GPS掩星探测新技术。
  在JGR、GRL、IEEE等杂志上发表临近空间环境研究方面SCI/EI收录论文几十篇,申报发明专利多项。

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和交流。

廊坊临近空间大气探测示范站一角

临近空间环境探测激光雷达和被动光学实验室

车载设备,左上:车载信息支持中心;右上:车载中频雷达和大气重力波成像仪;左下:车载Na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接收系统;右下:车载Na层测风测温激光雷达发射系统。

地球大气/电离层GPS无线电掩星系列软件和YH-1火星无线电掩星探测研究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