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公告栏
公告栏
学术活动
现在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学术活动
COSPAR:中国将加速月球探测和以火星为主线的深空探测
2006-07-19 | 【     】【打印】【关闭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喻菲 俞铮)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19日在北京说,未来5年间,中国将在环月探测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月球探测和以火星为主线的深空探测规划,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合作。

    孙来燕在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说,中国将开展月球资源分布规律及月球资源利用的研究,通过对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研究,从不同角度认识地球空间环境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为保障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

    据介绍,在空间天文和太阳物理领域,中国科学家将通过对太阳和黑洞的观测研究,增加对恒星演化及宇宙演化过程的了解。未来5年间,中国将通过自主研制发射天文卫星,在天文学观测的某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空间物理领域,将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式,为建立保障航天、通讯和国家安全的空间天气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基础。在微重力科学领域,将紧密结合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和载人航天的关键问题,促进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的发展以及引力理论、生命科学等的基础研究,尽早发射第一颗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卫星。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0年间,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基本建设与科研项目的投入已超过9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一批国家实验室及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备了支持空间科学研究、实验的基本设施和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空间科学研究学科较全、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和1992年启动的载人飞船工程是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两大计划,实质性地推动了中国空间科学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通过“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提供的平台,中国科学家在空间天文、空间环境、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2001年至2004年,中国成功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这标志着中国在空间物理、空间环境预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完)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