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新研究揭示恒星进化过程
2015-04-10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新研究揭示恒星进化过程。图片来源:WOLFGANG STEFFEN

  恒星在“青少年时期”会经历数次重要变化。一项新研究显示,在过去18年中,一颗距离地球4250光年的巨大原恒星正在经历戏剧性的变化。

  1996年,科学家使用射电望远镜观察了一个名为W75N(B)的恒星形成区域,该云状物中的一个天体——VLA 2,有微乎其微的结构:它的磁场没有固定到特定方向,而且来自该恒星的电离物质流(该恒星版本的太阳风)以相似的速度向各个方向喷涌。

  但去年的观测结果暗示,该原恒星的恒星风在其极点流动得更快(如图),近日,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称,该天体的磁场开始与其周围更大的气体和尘埃云相匹配。研究人员解释称,当遭遇盘绕在周围的环形尘埃和气体盘时,从该原恒星赤道喷涌出的物质流速度大幅减缓。

  团队成员预测,在未来数十万年中,W75N(B)-VLA 2将进化成一颗质量约为太阳6倍的恒星。1996年,形成于相同物质云中的另一颗原恒星——W75N(B)-VLA 1,已经拥有一个有序的磁场,因此恒星演化会走得更远,部分原因是它的质量更大。

  持续观察该云状物中的少数大质量原恒星将进一步阐释恒星形成早期阶段的信息,帮助科学家调整有关恒星如何进化的模型。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