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科普文章
微信公众订阅号
空间科学基础知识
前沿扫描
各国空间政策
专家文章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 前沿扫描
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公布最新宇宙研究成果
2015-04-23 | 【     】【打印】【关闭

  来源:国家航天局-新华社

  由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4月15日在日内瓦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其最新对宇宙射线中正电子、反质子与质子特性的测量,或为理解宇宙射线的产生、延伸及探索暗物质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团队在15日至17日举行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阿尔法磁谱仪开放日上发布公报称,在进入空间轨道约4年来,阿尔法磁谱仪已经收集了超过600亿个能量最高至数万亿电子伏特的宇宙射线事件,其对正电子比例、电子与正电子频谱等的新测量结果无法以现有的常规宇宙射线碰撞模型解释,但却与暗物质碰撞模型相一致,不过也存在受脉冲星等新天体物理源或超新星残骸等宇宙加速和延伸机制影响的可能。

  公报称,阿尔法磁谱仪对正电子比例、反质子与质子比例、质子通量等宇宙射线事件的测量提供了精确却又出乎意料的信息,这需要一个全面模型断定新的测量特性是否源自暗物质、天体物理源或宇宙加速膨胀机制。

  出席阿尔法磁谱仪开放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评价说,此前其他研究团队进行的实验在能量高的情况下难以分清质子与反质子,考虑到宇宙中反质子原则上应该是少的,阿尔法磁谱仪观测到反质子比例过量或暗示了新的物理模型。

  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由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科研机构参与,首要目的是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及其起源。2011年5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空间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送至国际空间站。

  上述研究成果将于近日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正式发表。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