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以“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主题,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指导,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癌症基金会等联动全国各地相关机构共同举办。旨在推动肿瘤防治从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型,提升全民科学防癌意识。请广大职工高度重视肿瘤的防治,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体检,因为每次体检均有重大疾病发现,并得到了早期治疗,因此每年体检不可忽视。
癌症现状: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相关研究表明,中国每天超过一万人罹患癌症,每8秒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很多恶性肿瘤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正常组织受压迫、身体功能出现问题时才表现出症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这给癌症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所以,“肿瘤早筛” 至关重要,而提高公众科学防癌的意识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通过在肿瘤发展早期甚至癌前病变阶段将其检出,提早进行干预,能极大程度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甚至实现治愈。
科学防癌:从生活点滴做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发现,四成癌症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吸二手烟、超重/肥胖、饮酒、过多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辐射以及感染等。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1.保持健康体重: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在成年期避免体重增加。
2.多活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高强度体力活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合理饮食: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应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部分,目标是至少三分之二是这四类食物。限制摄入“快餐”和其他高脂、高淀粉或高糖的加工食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喝甜饮料。
4.限制饮酒:最好不喝酒。酒精摄入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5.不良习惯:不吸烟,同时也要远离二手烟环境。吸烟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重要原因,如肺癌、膀胱癌等。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6.减少压力:长期的焦虑、抑郁等坏情绪,会扰乱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让肿瘤有了可乘之机。学会通过适当方式缓解压力,如冥想、瑜伽、听音乐等。
早筛早诊:把握癌症防治先机
除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之外,大家还要重视定期体检,积极早筛。早筛,即利用快速、简便的检查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特定的高风险人群,并对这些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不同癌症的筛查方法有所不同:
1.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是目前最有效的早期筛查肺癌的手段。有肺癌家族史(三代内直系亲属有肺癌病史)、长期吸烟(包括被动吸烟)者、职业暴露(石棉、铀等)、有肺部慢性病史(如慢阻肺、肺结核)等人群,为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2.乳腺癌:乳腺 X 线、乳腺磁共振是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手段。《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建议,机会性筛查一般从40岁开始,高危人群筛查可提前到40岁以前,群体筛查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
3.肝癌:肝脏超声检查费用低,作为肝癌初筛手段被广泛使用,但其对于3厘米以下的小肝癌漏诊率较高。肝脏磁共振检查是最敏感的早筛手段,但价格较高。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筛查方式。甲胎蛋白、丙肝、丁肝的筛查对肝癌的早筛也具有一定作用。
4.胃癌:电子胃镜是胃癌筛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高危人群或非高危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5.结直肠癌: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无高危因素的人群 40 岁起可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高危人群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确定筛查的间隔时间。
6.前列腺癌:应关注 PSA 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男性到了一定年龄,建议定期检查 PSA 水平,中心每年的2次体检项目中都会有此项。
及时治疗:规范诊疗是关键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要及时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发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指出,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流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捕捉到异常信号后要迅速反应,寻求解决方案。发现癌症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又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根据癌症种类和疾病分期来决定综合治疗方案,是治愈癌症的基本保障。
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肿瘤防治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重视早筛、早诊、早治,携手抗击癌症,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综合办-医务室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