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1年4月1日
会议地点:九章大厦A座四层地球厅
报告人简介:陈涛,男,1961年生,研究员,从事大气电场、电离层电场以及辐射带电场探测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波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空间天气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Email:tchen@nssc.ac.cn
摘要
大气电离环境主要受三大类驱动源的影响:(1)降水、雷电、大风、低云、水汽等气象因子和扬尘、雾霾、人工污染,水汽等气象活动;(2)日冕物质抛射、宇宙线等引起全球大气电路变化的太阳活动);(3)大地震等大型地质构造活动。这些活动都会极大地改变大气的电离环境,使大气电导率、大气传导电流和大气静电场作出相应的异常改变。通过对100百多例国内外强震前7小时震中区域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这些强震前的气象条件均是晴天。又通过对100百多例3-8级国内外地震震例晴天条件下大气静电场观测信号特征的研究,发现震中区域及其附近震前3到24小时左右的临震时段内存在晴天大气条件下的近地表静电场异常反向的现象。本文采用的晴天条件标准是:1)水汽要少,即相对湿度要低(排除降水,雾,沙尘和气溶胶的影响,要求在关注的时间段,干燥且能见度大于2公里,相对湿度小于95%);2)没有低层云,对流云(3000米高以下);)附近没有带电云(20公里内);4)近地面大气风速1-7米每秒,即风力不超过3级。众所周知,晴天大气条件下,近地表大气电场的矢量方向是指向地面的,并且定义为正,如果晴天大气条件下出现方向朝上的近地表大气静电电场,说明这时电场方向反向了,一定是被某种其他来源改变本区域的静电环境。以前的研究表明,由于大震的孕震区域广,因此震中区域总的热辐射高,甚至导致了震中区域高温低压,相对湿度低,使得气象状态向晴天转变,这个现象将有利于排除气象因素造成的大气电场的反向信号。本报告提出了组网感知强震灾害的新颖技术思路。
主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