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党建与科学文化

记九十高龄的修车师傅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01 | 【打印】【关闭】
  做一点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九十高龄的修车师傅,冒着零下近20度的严寒,来到了他冬难保暖、夏不避署的修车棚了。这位师傅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离休干部徐士银同志,人们亲切地称他徐师傅。徐老离休30多年,为大家义务修车30多年。不论冬寒夏署,天天如此,上午5点至11点,在单位家属院修车,下午有时还要在他居住地的家属区修车。
  2021年1月6日早晨6点,北京的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19.5度,是1966年后北京地区最冷的一天,可徐老早已到了离他居住地3公里以外的单位家属院修车棚了。徐老腿脚一直有毛病,上年纪了,更是“雪上加霜”行走不方便,常用自行车当拐棍,扶着车走,在寒风刺骨的清晨,摸黑走3公里多路,何等困难,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深有体会。看到徐老这样做,感到十分心疼。大家常常劝他天儿这么冷,不要来得这么早,可徐老回答很平淡,“没关系,习惯了”。
  三十多年来,徐老修了多少车?我没法统计。服务范围不仅是院内的职工、家属、居民、学生,还包括院外附近居民楼的居民,收废品外来人员,有求必应。不但义务修车,还免费提供零部件,他的修车棚,又是零部件杂货铺,棚内放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只要车架可用,你可不花一分钱,将车修好。这些部件,有的是他自费购买的,有的从不能修的车上卸下可用的。在疫期间,我的后车轮内外车胎都坏了,我向徐老打听何处可买,他说不用买,把车推来。就这么方便,人人受益。
  大家从照片看到车棚的内外,许多人都有些伤感,九十高龄的老人,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为大家服务。上世纪90年代,大雨过后,修车房墙是湿的,地面有水未干,我向时任中心党委书记周钧反映后,他立即查看了徐老车棚环境,担心徐老长期呆在此处,影响身体,劝徐老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徐老坚决不同意,说“麻烦,习惯了,没关系。”这之后中心的每届领导,也包括家委会,都关心过徐老修车棚的条件,劝他搬到条件好一点地方,都被他拒绝了,认为那样太浪费,不合适,也不适合修车。徐老的修车棚先后搬迁5次,都要按他因陋就简的意见办。归根结底,他的基本思想是怕花公家的钱,怕给他人造成麻烦。
  他怕花公家的钱,对他人也是这样。当初,中关村东路没修,交通不方便,出门自行车很重要,尤其是学生,那时徐老修车太忙,很辛苦,大家有时想送点小东西,以示报答,我也有过,可徐老坚决不收,还教育我们不要这样,会造成社会不良风气。
  领导和群众曾劝他冬天太冷,不要来得太早了,徐老认为不能耽误小孩上课,他早一点赶来就怕小孩车坏了,影响孩子们上学。领导和群众认为徐老七老八十了,也劝他在家休息,保养身体。徐老认为年纪大了,活动活动是好事,修车就是很好的保养,还说离休前,有严重的胃病和腰痛病,现在都好了。我们这些老同志想在他九十大寿时,在食堂为他祝寿,可他死活不干。没办法,徐老心里只有他人,没有自已,一生只有付出,方便他人。
  徐老的事迹微信一传,获得一片“钦佩”、“赞扬”声,树大拇指、举鲜花的不知有多少,见过的、未见过的都如此。我的九三同行航天部五院的郭泾平评论:“太感动了!脑海里还有印象:记得你几年前也提到过咱们空间中心的徐老,每天义务在单位给大家修自行车,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太感动了!徐老这么大年纪,三十年如一日,为大家修车,为贫困地区,为灾区捐款,真是能够上一位《感动中国》的普通而平凡老人啊!一位感人至深的老离休干部!”
  徐老两地修车,捐款也是两地,单位社区捐多少,自家居住社区捐多少。凡需捐款,一般人是从几十到几百,可徐老是从千到万,两地同等,次次不漏,总计达8万元。他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建的中关村9号楼。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为大家义务修车,我绝对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精神,心中只有党、国家、人民,衷心地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我的同学张怀佳说“真正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革命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为人民服务一生。向他致敬,祝他健康长寿!”文就写到这里,再美好的词语用到徐老,也不过分。
  (作者:罗福山,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