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速递(头条)

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7-22 | 【打印】【关闭】

  2019年7月22日上午, 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LDSE)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议为期三天(7月22日至24日)。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已分别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成功举办了三届,取得了较好的交流合作效果,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联合承办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会议以月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前沿、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及有效载荷新技术、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的科学愿景为主题,旨在通过广泛交流研讨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并成为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受到国内外月球科学、行星科学、深空探测战略规划、先进载荷技术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来自财政部、广东省科技厅、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国内外航天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4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意大利、瑞典、以色列、日本、韩国、挪威、西班牙、瑞士、英国、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捷克等18个国家的境外专家60多名。

  会议组委会共收到中外科学家提交的270余份学术报告。会议期间共安排了包括中国、欧空局、俄罗斯等国家、机构的关于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规划和中国探月工程科学成果4个特邀报告在内的共176个学术报告,以及85份海报展示和3个展台展示。报告涉及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包括:

  (1)中国、欧空局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和机构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规划;

  (2)有关月球探测与研究的报告,包括嫦娥四号的研究进展、月球的遥感探测与研究、月球形貌与构造的研究、月球撞击坑的研究、月球表面和空间环境的研究、月球水/挥发组分的研究、月球模拟样品研制与实验研究、月球样品的研究等8个方面的专题报告;

  (3)有关行星探测与研究的报告,包括火星上的水、矿物学、岩石学、形貌与构造学、大气环境、电离层、科学有效载荷技术、从月球到火星的探测技术等8个方面的研究专题;

  (4)有关其它天体和星际空间探测与研究的报告,包括小行星探测与研究、小行星样品、陨石样品的研究、木星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土星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外行星的观测与研究、外太阳系的观测与研究、相关的探测技术等8个方面的研究专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是集科学、技术、应用于一体的最具创新活力的科研活动之一,是人类认识宇宙和揭示宇宙本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国际大合作以及和平利用太空的最好舞台之一。在成功举办前三届会议的基础上,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参加人员更加广泛,交流研讨的内容更加深入。希望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能碰撞出更多的学术思想和智慧火花,能促成更多的科学和技术合作项目,为全球月球与深空探测事业奉献更多的智慧和方略。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中国后续将实施嫦娥五号任务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未来还将实施月球探测四期任务、小行星和木星系探测任务。我们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加入,按照“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推进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事业,实现重大的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希望按照“规划对接、联合设计、协同实施、成果共享”的方式,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论证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和世界各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领域的各自优势,开展科学目标、系统级或任务级的联合论证与研究,持续和平探索太空,共同谱写和平利用太空的新篇章,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开幕式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主持,特邀主旨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于英杰主持。会议还举办了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共同编著的《铸就辉煌—中国探月工程科学成果》新书发布仪式。

图一: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二: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左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相里斌(左二)、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左三)、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左四)受邀参会

图四:会议现场


        (供稿: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